牙 周 病
【何謂牙周病】
■ 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組織(Periodontium)的疾病,包括覆著在牙根上的結締組織、齒槽骨、最外層的牙齦俗稱「牙肉」、以及牙周韌帶等處的疾病。
■ 牙周病也就是牙齒地基的疾病。
■ 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,這兩種臨床症狀不盡相同的疾病,一般統合稱為牙周病。
圖1: 牙齒與牙齦交接之處所堆積的牙菌斑,造成牙肉發炎
紅腫,破壞牙齒的齒槽骨,形成牙周病。
【台灣牙周病的罹患率】
■ 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九成。
■ 牙周病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。
【牙周病的發生處】
1. 牙齦組織→牙齦發炎、牙齦發紅、腫脹、隱痛、刷牙流血是常見的症狀。
2. 牙齦下方的齒槽骨和牙周韌帶→齒槽骨和牙周韌帶都受到破壞分解,咬東
西變得酸軟無力,牙齒鬆動。牙齦和牙齒之間剝離形成囊袋,食物殘渣極易掉入囊袋內,再受到其內孳長的細菌利用、發酵而產生口臭,嚴重時會有膿腫、發燒等現象。
【牙周病的警訊】
牙周病為慢性疾病,一般臨床症狀並不明顯,除非急性發炎引起腫痛或牙齒定期檢查,才會被診斷出來。
u 牙齦由健康的粉紅色變成暗紅色。
u 牙齒對冷熱敏感。
u 牙齦紅腫,疼痛。
u 刷牙時牙齦易流血。
u 咀嚼無力。
u 牙齒鬆動、移位、牙齒顯得較長。
u 口臭。
u 牙齦容易產生膿皰。
u 齒間出現裂縫。
u 牙齒不明原因的脫落。
【牙周病的主要症狀】
1. 初期→是為牙齦炎,刷牙時牙齦會流血。
2. 次期→牙根與牙齦間溝隙變深,形成牙周囊袋。
3. 中期→是為牙周炎,牙齦發炎及齒槽骨破壞、生膿、口臭、牙齒動搖等。
4. 後期→若沒有治療,最後在無感覺的情況下牙齒會脫落。
|
|
|
牙肉紅腫、牙結石、易流血 |
牙肉發炎、膿腫產生 |
牙肉、牙骨分離 |
|
|
|
齒槽骨大量流失(X光) |
齒槽骨嚴重的受破壞 |
牙肉外表纖維化, 會掉牙 |
圖2: 牙周病的各種症狀
【牙周病的原因】
1. 細菌
■ 牙周病的主要元兇是受一種叫做『牙菌斑』的細菌所感染造成的。牙菌斑留存在牙齦附近,以牙齒、口腔黏膜、唾液為溫床。一毫克的牙菌斑約有一億個細菌。
■ 牙菌斑內同時有十餘種毒性很強的「厭氧性細菌」,這些細菌不但會侵犯牙周圍組織,而且細菌本身及其所分泌的毒素,會促進牙齦組織內產生高度破壞性的免疫反應,使得牙齦、牙周韌帶和齒槽骨產生崩解、破壞。
2. 抽煙
■ 尼古丁會抑制多核白血球的抗菌功能,使身體防衛牙周菌的能力受到影響,造成牙周病的惡化及蔓延。
■ 牙周病治療後若有抽煙習慣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,也會提高復發率。
3. 青春期、懷孕、更年期
■ 婦女在懷孕其間身體上荷爾蒙的大改變,會促使牙周病菌數目大增,
並且加重原本即有之牙周問題,所以牙齦發炎的比率因而大增。
■ 停經後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者,其下顎骨的骨質密度比沒有骨質疏鬆症婦來的低許多,且牙齒喪失的數目也較多。
4. 壓力
5. 藥物
6. 磨牙
7. 糖尿病
■ 糖尿病患者因身體免疫系統改變,影響牙齦組織膠原纖維代謝,所以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,加速齒槽骨喪失,所以血糖控制不佳的病患,牙周治療效果也較預期差。
■ 臨床數據指出,45歲以上如果患有糖尿病及抽煙的人,會較沒有糖尿病、沒抽煙的人,多20倍機會得嚴重的牙周病。
8. 其他全身性疾病: 如白血病、愛滋病
■ 一般慢性牙周病患者,10年左右才可能產生齒槽骨侵蝕達1公分深度。受 愛
滋病毒侵犯的牙周破壞,可在短短3~4月時間,產生高達1公分深度。
■ 除深蝕外,在牙與牙間的牙齦出現凹狀糜爛,甚至骨頭外露而感劇烈疼痛。